作者 王杰良
深圳锦峰集团总裁
国学17期班长
黄帝内经1期班长
常态,就是常势,正常的状态。常态的反面,当然就是变态,反常的状态。
我曾经讲过
职业经理人的核心职责,
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无序与反常,
又持续通过管理手段
将企业拉回正轨和常态,
以达到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过程。
自从2020年国家对新冠病毒的抗击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来,疫情防控已成为一种常态。而从锦峰来看,这两年招商租赁已然成了经营常态。2021年又过去了三分之一,这种常态还很有可能继续。我想就这篇文字谈谈如何面对常态,又如何保持常态,以及如何在常态之下避免内卷。
企业如何面对常态呢?
我想以下四个方面值得强调。
一是坚持职业化。职业化是锦峰管理的灵魂。从公司利益最大化到职业形象不松垮,从“制度第一”到“阳光体制”,诸如这样的职业化底线原则一定要坚守。另一方面,职业化也讲究改变和演进,比如经营要持续市场化,把“客户至上”做深做精。
二是坚持结果导向。公司成员岗位职务虽不一样,但从企业整体来看,要围绕目标解决问题,取得结果。只有整体不偏离价值创造的核心,力争多产出,实现价值分享,才能使个人、团队和整个公司的能力得到成长,工作变得有意义,有收获感和价值感。
三是认清工作重点。当下,公司经营的重中之重是招商租赁和资产管理,从找渠道到寻客户,从签合约到解纠纷,面对日常繁琐,要经得起重复。而对于我们自身,要有一个好的定位,工作生活总是有惊有喜,做好每一天,让成果叠加,功到自然成。
四是能坚持能自律。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,谁坚持谁就能成功。不为“理由”找借口,不为欲望找“台阶”,不“放过”自己,不忘自身职责。只要身为锦峰人,就当追求目标结果,就要拓展招商租赁,就该鞭策自我进步。
我们要如何保持常态呢?
我想以下四个方面需要强化。
一是需要规则的驱动。企业的管理规则有许多,既有人为制订的制度,也有约束行为的底线,既有公认的规律,也有道德规约,当然也包括顺应人性的情理,等等。在企业里,只有让员工对制度的敬畏、底线的禁忌、规律的悖反、道德的荣耻、人性的进退形成良好气氛,才能在常态中行稳致远。
二是需要坚决的行动。一个干事创业的团队,须有“议必决、决必行”的气魄,具备统一坚决的行动力。做事过程中更要修炼自身心态,不推责,不抱怨,不言弃,真正做到功不成行不止气不泄,一往无前,做行动的巨人。
三是需要能力的支撑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每个人的能力擅长都是独特的,将合适的人置于合适的岗位,效果可以事半功倍。企业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点,大胆启用具有不同能力的人才,让其为团队献策献力。而作为成员,为自身职业之路未雨绸缪,在公司平台上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也很有必要。
四是需要意志的支持。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,成功往往来自于意志。对正念的信仰,对胜利的热望,对赢的信心,决定着我们的意志有多坚强。只有渴求向上、力争上游的信念,才能激发我们在面对各种经营管理的挫折中不懈突破,让公司一步步走向稳健发展。

最后,还要谈一个问题
企业管理常态化会不会必然走向内卷化呢?
我的答案:不会。
内卷,是最近一两年流行起来的词汇。它的意思是各行各业、各个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,发展力停滞不前,增长速度放缓,无法进入到更高级的模式,行业或者组织内部随之出现过度竞争,进入内耗状态。
确实,常态之下会少了高增长时期盆满钵满的惊喜,久而久之也会产生种种乏味与繁复。但必须承认,在一个组织、一个企业的内部,人与人之间既会有排斥和竞争,也会有吸引和合作。这也是客观常情。
怎样能不让常态演化成内卷呢?
从企业来看,要提供一套公平的规则,对于不合时宜的规则要力行变革,如此就能生出激励,把冲突和矛盾变成良性的竞争,带来更好的合作和发展。从企业员工来看,一方面要能自觉克服贪欲炽盛的人性,因为人的逐利欲望稍作泛滥就乱了心境。同时,个人也要意识到,生活和工作不能等别人来安排,而是要自己争取与奋斗。还有,人各有不同,不要总在别人身上找自己所期望的,如此便可避免很多是非、争议甚至敌意,多一份善意。
总之,从组织要用阳光、公正、客观的态度探究常态的本质规律,一切围绕实现结果与目标,让常态成为真正健康向上且可持续的常势。